
以色列最近从加沙北部撤军,乍一听挺震撼,不是吗?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:怎么回事?不是说好了要彻底解决哈马斯的吗?结果转头就开始撤退了。这事儿看着像是一场戏,又或者是因为实在撑不下去了,只能收拾包袱跑路。无论怎么看,这都不像是个胜利者该有的姿态。我跟你讲,这背后水可深了。
咱们先来聊聊这场战争打到现在,以色列到底经历了啥。按理说,人家以色列可是中东的小霸王,武器装备甩对手好几条街,空袭、地面行动齐上阵,本想着一鼓作气把哈马斯干趴下。可现实总爱开玩笑事情没那么简单啊!虽然炸毁了一堆目标,还弄死不少哈马斯高层,但你知道吗,人家组织根基还牢固得很,那士气更别提,一点也没崩。有人拿美国当年陷入越南泥潭来类比,说得真挺贴切:优势全在表面上,可想赢彻底难如登天。
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早就给过提示,说什么单靠军事手段打不垮哈马斯。不信邪吧,现在吃亏了吧。问题在哪儿呢?简单来说,就是敌人恢复能力比你削弱他们的速度还快。这就像砸西瓜子,你刚拍扁一个,它又弹回来俩!再这么耗下去,以军自己恐怕先受不了。所以咯,现在停火协议签字画押,加沙北部撒腿走人,看似体面,其实内心估计苦成柠檬精。
那接下来发生啥呢?停战以后大家伙瞅见新闻里那些镜头了吗?简直让人啧啧称奇啊:解放出来的人质被护送回来了,当地警察维持秩序井然!等等,这些都是谁安排的呀!答案显而易见嘛,还是那个老熟人哈马斯。他们不仅活蹦乱跳,而且控制力丝毫没减弱。这摆明告诉世人:我们还能搞定这一摊。于是西方媒体纷纷摇头叹息:哎呀,这仗打到最后,好像没人真正赢,大写失败!
具体来看,以色列损失惨重却未达成任何重要战略目标,比如消灭掉所有反抗势力或者直接占领整个加沙;至于哈马斯,他们虽然挨揍,但依旧掌控局面。而外界舆论普遍认为,从长期效果看,更糟糕的是以色列。花钱买教训,用这句话形容一点不过分。一位英国记者甚至感慨道,长达15个月冲突结束后重新站起来治理加沙的,是原来的管理者,而不是侵略者。唉,你说扎不扎心?
当然,美国也不能装作与己无关啊。在推动双方坐下来谈判这件事上,美国可是费劲巴拉。从幕后施压,到台前斡旋,总算换来了短暂和平。但话说回来,对拜登政府而言,这结果真的能让他们满意吗?我才不信呢。他们本意可能是想展现全球老大的调节能力,顺便刷波存在感。但如今看来,仅仅阻止危机进一步升级已经掏空身上的存货,再多一步棋都不好走。
其实,美方还有点小动作值得说道说道,那就是突然对胡塞武装动起真格,把它定义为外国恐怖组织。咋回事儿这是,不忙着解决眼前的问题,却跑去折腾别人家的麻烦事。有分析指出,这是为了发泄内部压力,同时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强硬态度。不过讲句公道话,就凭这么个行政命令,也改变不了太多现实情况,因为之前美航母遭袭事件早暴露出其有限应对能力。这种操作,多半只是做样子给自家选民看的罢了。
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,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思考一下更深层次的问题?比如说,用枪炮轰炸真的能解决政治和社会矛盾吗?历史经验一次次告诉我们,没有广泛共识支撑,仅靠军事碾压顶多只能带来短期平衡,却无法铲除根源性问题。而且民族主义情绪这种东西,就像春天里的野草,被踩倒之后总会顽强生长。当初试图通过强攻瓦解这些地方性力量,如今看来完全低估了它们生命力之顽韧。
另外,还有西方国家作用逐渐边缘化的问题值得关注。本质原因就在于,它们既没有足够资源,也缺乏清晰策略可以提供建设性方案,于是在面对复杂局势时表现得越来越捉襟见肘。如果连所谓世界最强国都束手无策,那么其他参与者自然更加寄希望渺茫啦。所以未来怎么办呢?
不得不承认,中东乃至全球范围内类似这样的冲突,将会持续困扰各方,并随着国际体系调整产生新的变数。当然啦,如果大国继续沉迷于口号式介入而非脚踏实地推行有效政策,那么结果只会更糟糕、更混乱罢了。